善小&华理江村社工站丨何伟烽:从郁奶奶的慢性病说开去……
善小&华理江村社工站的何伟烽在开弦弓村开展热火朝天的实习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帮助老年群体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吧!
姓名:何伟烽
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专业:社会工作
经历:我来自福建漳州,就读于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二年级,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基层治理。2024年7月,我作为驻村大学生正式入驻开弦弓村,目前正在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工作,负责策划并参与村庄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
开弦弓村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病,他们的健康需求十分迫切。面对开弦弓村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郁奶奶是我在村民健康走访调查过程中首位深入了解的老人,她患有慢性病,每日需按时服药,控制饮食,还需定期监测各项指标,生活充满了规律却也略显沉重。为了更精确地把握郁奶奶的慢性病管理困境与健康需求,我利用空闲时间,通过陪伴式观察和深入交谈,逐渐融入了郁奶奶的日常生活。
“孩子,这些东西你吃,平时我也不能吃。”桌上摆满了零食和水果,还有七都特产——熏豆茶。餐桌旁,我们边吃边聊,从家长里短到健康话题,我也逐渐了解了郁奶奶遇到的问题所在。
像郁奶奶这样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在开弦弓村并不少见。经过长时间观察后我发现,村里的老年人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普遍缺乏重视。究其原因,除了缺乏健康管理的意识与技巧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在精神层面缺乏“寄托”。许多人在步入晚年后,便认为到了该享受生活的阶段,从而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放松了警惕,导致各种慢性病悄然上身。
为此,我准备引导村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成立运动健身小组。运动健身小组不仅仅是开展健身锻炼的集体,同时也是共同制定健康管理计划、促进村中老年人相互支持的平台。通过这个小组,我希望让老人们感受到村里的温暖,让他们意识到,即便到了晚年依然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从而产生自发管理慢性病的源动力。
未来,我会继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庙港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将专业的医疗资源引入村庄,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我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合作下,可以为开弦弓村的老年人群体打造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依然享受健康与幸福。
华理江村社工站善小孝道文化实践项目依托于善小公益基金会与华理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孝道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五年战略合作计划,是善小公益基金会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民政部 中央社会工作部 农业农村部 市场监管总局 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重要实践形式,未来善小公益基金会将积极参与“多元治理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孝道项目惠及千万家,促进孝道文化传承与发扬,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江村社工站 何伟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