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行动

回访村医:​医生的微笑是病人的一剂良药

发布人:思宇   2022-08-23

2019年11月14日至19日,善小公益基金会一行人来到云南省昭通市,对参加“德技双馨”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回访。

阴雨加裹着小雪,温度零下,满眼是湿漉漉的绿色,路上随处可见从山上掉落的碎石。经过四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到达了位于彝良大山深处的洛旺苗族乡中厂村干坝卫生室,四周群山环绕,只有一条蜿蜒的土路延伸到村落深处。

1深处(1).jpg

2接着(1).jpg

乡村医生周兵与其他三位同事共同承担当地三千多名村民的公共卫生和诊疗服务。虽然只有25岁,但天性乐观爱笑的他早已和村民心贴心。不管大病小病,他都亲切对待每一位患者,他的微笑就像是一剂良药,也像一股暖流温暖着乡亲们。

3乡亲们(1).jpg

每每下乡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时,热心的老百姓就说“你坐着,我去把这附近的人全部给你喊来。”“我盐巴少吃了,酒没喝了,烟戒了,省了不少钱,精神也好了,家庭也和谐了!”等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老百姓还会主动拿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来登记。“这是村民们对我工作的肯定!”

4肯定(1).jpg

以往周兵看到村民们生病却不知如何缓解很是懊恼,“自从在善小公益基金会参加‘德技双馨‘培训后,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派上了用场,遇到关节炎、风湿病、腰椎病的患者,我会教他们活动关节、穴位推拿以及自我保健,同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帮村民树立‘防未病‘意识。”现在他在临床上学以致用,受益匪浅。

5受益匪浅(1).jpg

在善小培训时的胸牌一直珍藏在村卫生室

6卫生室(1).jpg

应用在耳穴诊疗中的“王不留行”籽

7王不留行籽(1).jpg

整洁干净的药房

周兵说:“现在扶贫说句实话,干着都带劲儿,看着老百姓们一点点的改变,我对自己身体也重视起来了,要做好榜样,能影响这么多村民,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8高兴(1).jpg

9接着(1).jpg

一同参加座谈的还有乡卫生院田副院长、前期参训的乡村医生梅征静、孙兴强。提起在善小培训时的所学,大家运用到临床上效果不错,还把中医专业知识和诊疗手法教给同事,有些病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好。比如小儿推拿对小孩感冒、腹泻效果明显,教会家长手法可以减轻家庭负担;耳穴疗法对治疗失眠、遗尿、胃疼有一定效果,根据不同的症状贴不同的穴位,而且不收费。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周兵的母亲有胃病,平时一直吃药,现在用耳穴疗法,胃部疼痛缓解了,已经两三个月没吃药了。“耳穴疗法是长期过程,一定要坚持。”周兵耐心向老百姓说明情况。

田副院长说:“他们几个培训回来后,诊疗思维转变比较快,优先中医诊疗,临床应用时老百姓反馈也很好,现在能处理很多疾病了。我想把全乡的村医们召集起来一起跟着他们练习中医导引,再教给村民日常保健。”

“真希望乡亲们有空的时候打打中医导引,锻炼身体,生活更美好!”简单的愿望,朴实的话语。乡村医生没有动人的言语,有的只是一颗守护一方百姓的初心。

10初心(1).jpg

11接着(1).jpg乡村医生袁永艳

距离干坝卫生室一百多公里外的大关县翠华镇黄连河村卫生室,也有一位曾参加“德技双馨”培训的乡村医生——袁永艳,她负责当地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每一位村民的健康都是袁永艳心中的牵挂。

在交谈中袁医生忍不住分享她的喜悦,“培训时学习的小儿推拿在临床上很有效,遇到感冒、发烧、腹泻的小孩子我就给他推拿,看到小孩从第一天特别虚弱的身体坚持到现在充满笑容的脸庞,看到这样明显的好转我特别开心。”现在村民们也在转变观念,来推拿的小孩儿越来越多,打针吃药的越来越少。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虽然累但袁永艳过得快乐又充实。“遇见不开心的事,我就想起老师给我们上的课,一下就释然了,我一定把自己调整好,用最好的状态去工作。”

12工作(1).jpg

13接着(1).jpg卫生室坐满了从周边赶来的学员

一旁的乡村医生田盛春回忆,“我在善小培训时经常出虚汗,老师教了我一个方子很有效。”现在她应用到临床上,已经看好七八位村民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说过,“医学的本源应是人们彼此表达善意与关爱。”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看到一位位乡村医生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他们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14眼里有光(1).jpg

15接着(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