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乡野的平凡 隐匿而伟大的乡村医生

“看到生命在自己手上活过来,我非常欣慰。”
——云南省泸西县金马镇石缸冲村卫生室乡村医生 孙国萍
泸西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珠江流域上游,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也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定点扶贫地区。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6日,善小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医学,落实党和国家“精准扶贫”要求,为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的乡村医生开展“德技双馨”的中医培训,即“大器·善仁”上中医·善小中医特训营(二期)。

来自云南省泸西县金马镇石缸冲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孙国萍是本期中医特训营的学员之一。孙国萍在乡村医生的岗位已工作15年,负责石缸冲村近万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村内人群的基本诊疗,儿童、孕产妇的保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回访,以及村内儿童定期疫苗接种等工作。
“这15年里,我没有一天晚上是12点前睡觉的。”孙国萍憨笑着说,绝大多数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每天工作至少十七八个小时是她的日常,忙的时候一天接诊50多名病人,有时深夜还会接诊患者。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孙国萍有时会觉得很疲惫,可是有患者求诊,她还是会热情的接待、耐心的治疗。即使自己生病了,也是一只手打着吊瓶,一只手为患者服务。“有一次,我自己手上打着吊瓶,还给一位面部受伤的病人缝了十针”。谈起对治疗手法娴熟的操作,孙国萍很自豪,但是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和自己工作忙、学习机会少等原因,有时面对一些患者,治疗办法并不多。

我的家就是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就是我的家!
金马镇石缸冲村占地约35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为了村民看病更加便利,也为了方便工作,孙国萍干脆把家搬到村卫生室,可以说全年无休,只要有病人看病、问诊、体检等,她都耐心为病人服务。“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注定要为村民服务,一个小孩发热,如果我不为她看病,家长要跑很远的路赶去镇医院,弄不好就耽误娃娃治疗了”。
孙国萍告诉我们,父亲热爱钻研中医,她的婆婆是云南地区早期的“赤脚医生”,这促使她选择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谈起自己的家庭状况她笑着说:“我的家就是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就是我的家!”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全身心扑在村里的卫生服务工作上,忙不过来的时候还需家里人帮忙,在她的指导下,丈夫在工作之余也成为了她的好助手。除此之外,虽然工作忙碌,但她依然坚持学习各项专业医疗卫生技能,在全县的全科医生、助理医师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家里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已考入国家重点大学,最小的也在县里重点初中读书,她们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母亲的以身作则。“你们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脚踏实地”。每每看到母亲的辛苦,孩子们假期也会帮助母亲做一些简单的辅助工作。孙国萍把全家人都动员成为当地村民的“健康卫士”,村民偶尔也会把自家的特产带去,感谢她们一家人的悉心照顾。如此温暖的医患关系是长久持续的用心服务建立起来的,是群众的信任与依赖。正是日常的点滴积累,才让她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最美乡村医生”。

村民送给乡村医生孙国萍“ 医者仁心 ”的牌匾

遇到过很危险的时候,也救过几条人命。
2009年,村卫生室来了一位病人,孙国萍判断是药物中毒,要马上转院治疗。要快!她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乘坐三轮车一前一后赶往医院,走到半途,突然听见前方喊“不好不好,人不行了!”孙国萍急忙从车上跳下来,快步跑到前面的车上做紧急抢救,好在人缓了过来。才发现匆忙中鞋子掉了都不知道,送到医院后,急诊的医生说再晚20分钟人就没命了。这样惊魂的一幕在孙国萍的形容中却是没穿鞋子的狼狈,全然不觉救了一条人命的自己有多么伟大。
孙国萍还抢救过几名新生儿,“看到生命在自己手上活过来,我非常欣慰”。
作为一名医者对生命的敬佑,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对岗位的坚守,
作为一名母亲对孩子的严慈,
作为一个平凡人踏实的生活态度,
贯穿了她行医生涯中的每一天。


参加“德技双馨”的中医培训,是惊喜、是感激!
这次来到善小公益基金会,参加“德技双馨”的中医培训,孙国萍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在这里不仅学习到非常多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这么有智慧的家训《了凡四训》、还学到能强身健体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我要让村上跳广场舞的乡亲们都练!” “在中医特训营学习还圆了我一个上大学的梦!没有读大学是我最大的遗憾,这里有这么多高学历的专家、教授为我授课,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自己还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和培训,就是时间太短了,我一定好好学!把这些中医技能带回去,为村里的乡亲们服务。”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在云南的贫困地区,像孙国萍这样的乡村医生有很多,他们承担着最基础又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直面村民最真实的身心健康状况,最了解村里每家每户的生活卫生水平。这些平凡的乡村医生每天做着并不平凡的事,为了守护百姓健康默默奉献,他们平实而真诚、隐匿而伟大。
善小公益基金会为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要求,重点对乡村医生进行善道理论和非药物诊疗的中医技能培训,扶智扶志,培养“德技双馨”的中医人才,发挥中医在农村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治未病、防未病、小病不出村、小病不拖成大病”,从源头上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